1颗、2颗、3颗…… 足足 126颗!” 近日,杭州孙先生在四川结石病医院的一场“保胆结石清剿战”,不仅成功取出胆囊内的百余颗结石,更让这则案例频频登上热搜榜,相关话题刷屏社交平台,引发无数网友对“无症状胆结石”的关注与讨论。
故事要从七年前说起。当时孙先生体检时就已发现胆囊结石,但因无明显不适,且结石仅 0.3-0.4cm大小,他便没放在心上。直到近期复查,他才惊觉结石已 “长大” 至 0.8cm-1cm,数量更是大幅增加。“感觉身体里埋了个‘定时炸弹’,不知道哪天会爆发。”
△从孙先生胆囊内取出的126颗结石
这份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为孙先生主刀的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陶涛主任,多次强调:临床上约80%的胆结石患者像孙先生一样,早期无明显症状,但这些“沉默的结石”会长期摩擦、刺激胆囊壁,可能诱发胆囊炎、胆囊脓肿、胆囊穿孔,严重时还会引发胆源性胰腺炎、腹膜炎,甚至胆囊癌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。“无症状结石一旦出现疼痛,往往已是‘王炸’级风险。”
△陶涛主任手术中
当治疗意愿坚定后,孙先生开始全网搜寻能保胆的医院。经过多方比对,他发现四川结石病医院的保胆技术比肩北上广知名医院,且手术量稳居国内前列。最终,他毅然跨越1000多公里,从杭州赶赴成都求医。9月25日下午,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陶涛主任运用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,顺利为孙先生保住功能完好的胆囊,并取出126颗结石,手术全程高效顺利。
陶涛主任介绍,超过10颗的多发性胆囊结石不常见,但在四川结石病医院多次取出超多胆囊结石:从108颗、720颗、733颗,到 785颗、1300颗,再到 2056颗,一次次刷新的数字背后,藏着相似的原因——这些患者大多在查出结石后盲目拖延,未及时到专业医院治疗,导致结石在拖延期间“疯长”,从小变大、从少变多。
“拖延治疗不仅会让结石‘泛滥’,还会增加手术难度,降低保胆成功率。”陶涛主任再次提醒,无论有无症状,一旦发现胆结石,都应高度重视并尽早干预,“越早治疗,保胆几率越大,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越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