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盘黑黢黢的石头呈现眼前,你能想象这是从人体胆囊中取出的吗?近日,在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——四川结石病医院,肝胆外科陈红春主任为39岁的陈女士,保胆取出了十余颗大小不一的结石,其中最大一颗直径近4公分,足有鸽子蛋大小。
△从陈女士胆囊内取出的结石
陈女士从遂宁过来,她表示,体检出胆结石一年以来,从没有过任何不适症状,结果在两天前,一顿油腻饮食让结石“原形毕露”,右上腹突发剧烈胀痛。这让她下定决心要来寻求保胆治疗,却不曾想,与自己“和平相处”一年的结石,竟有这么多,还有一颗这么大。
“临床上约80%的胆囊结石患者,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”陈红春主任指出:“无症状不代表无害。结石最初的形态只是一些杂质和结晶,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小变大,由少变多。这些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,导致胆囊炎、胆囊脓肿、胆囊穿孔、胆囊功能丧失等,甚至引发胆源性胰腺炎、腹膜炎、胆囊癌等危及生命。”
他特别强调,患结石时间越久,对胆囊功能的损伤越大,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越高,保胆的几率也就越低,及时规范的诊疗对保护胆囊功能至关重要。
△陈红春主任手术中
此外,陈红春主任表示:“医学上把Fat(肥胖)、Forty(40岁)、Female(女性)、Fertility(多次生育)和Family(家族史)、Free(生活、饮食不规律)称为‘6F’人群,属于胆结石发病的高危群体。”
陈女士则是典型的“6F人群”,占据了多项高危因素:女性、偏胖、近40岁、多次生育,这些共同导致了其结石的形成。而结石发作前的油腻饮食,则成为她症状爆发的“导火索”。
那么,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预防胆结石呢?陈红春主任给出了以下科学建议:
首先,三餐规律是预防胆结石的最好方法,一定要坚持吃早餐;
第二,合理的饮食结构,避免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热量的饮食习惯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;
第三,要经常运动,维持理想的体重;
第四,要避免久坐,多饮水,少吃煎炸油腻食物。
总之,合理的饮食结构,良好的生活规律,适量的运动,是预防胆囊结石的科学措施。而对于已经发现胆结石的患者朋友,则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保胆的几率才越大。
在线问诊
医保查询
自助挂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