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息肉是胆囊壁上的隆起性病变,多数为良性,但少数可能存在恶性风险。是否需要手术?需结合息肉的大小、形态、增长速度等综合判断。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、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陈红春主任,对此作出详细解析:
肝胆外科陈红春主任表示,胆囊息肉主要分为非肿瘤性息肉(良性为主)和肿瘤性息肉(存在恶性风险)两类,可通过以下特点初步区分:
查出胆囊息肉后,很多人觉得 “只有切除胆囊才能彻底放心”,其实无需如此激进。陈红春主任强调,胆囊息肉大多为良性,没必要动辄就 “一刀切” 切除胆囊,是否需要手术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:
息肉直径≥1cm,尤其是单发、基底宽的息肉; 息肉短期内快速增长(半年内增幅>3mm); 合并胆囊结石、胆囊壁明显增厚等高危因素; 息肉引起反复右上腹疼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状,影响生活质量。
“对于那些体积较小、没有明显症状的良性息肉,完全没必要进行‘一刀切’式的胆囊切除。即便息肉已达到手术指征,在条件允许时,也可选择保胆取息肉的方式,在去除息肉的同时保留有功能的胆囊。” 陈红春主任补充道。
若息肉直径<0.5cm,为多发胆固醇性息肉,且无明显增长或不适症状,通常无需手术,建议:
每6-12个月做一次腹部超声,动态监测息肉的大小、形态变化; 保持低脂饮食,避免暴饮暴食,减少胆囊刺激; 若合并胆囊炎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利胆药物缓解症状。
陈红春主任提醒:多数胆囊息肉为良性,无需过度焦虑,但需警惕 “高危息肉”(大尺寸、快速增长、腺瘤性)。关键是定期复查,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—— 及时干预癌前病变,可有效预防胆囊癌。